弱龄频到后堂,阿母抚摩钟爱甚;
小病竟无灵药,良人感泣遣悲难。
弱龄频到后堂,阿母抚摩钟爱甚;
小病竟无灵药,良人感泣遣悲难。
这首挽联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逝去女性的深切怀念与悼念之情。首句“弱龄频到后堂”,描绘出逝者年轻时的活泼身影,常在后堂嬉戏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欢乐。接着,“阿母抚摩钟爱甚”一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逝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母亲对其宠爱有加,溢于言表。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两句“小病竟无灵药,良人感泣遣悲难”则将情感转向哀伤。小病虽小,却无药可医,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丈夫的感泣与难以抑制的悲伤,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痛楚与不舍。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此挽联以简洁的语言,深情地刻画了逝者生前的温馨画面与离世后的哀痛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方式。
君不见王长公,彩毫万古称人龙。
君不见汪伯玉,一醉颓唐倒千斛。
太常斋日不禁酒,岁岁如泥三百六。
金华邂逅赤松子,潦倒乾坤洞肝腹。
弇园澹园及太函,悲风宿草俱茫然。
当时把臂谁上坐,老泪河山夕阳堕。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
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
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
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
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
当时一官不自保,百代声华擅文藻。
郭生有父鸿胪君,自言东野之后身。
飧风卧月三十载,至今词笔留长春。
生也学书仍学剑,抱玉无媒羞自献。
延宾雅有郎罢风,典尽鹴裘不咨怨。
时时问字来门墙,先生为汝开玄堂。
五月南风稻苗熟,扁舟一叶飞钱塘。
生平不识琅琊里,特向娄江吊兰芷。
中原万里失麟凤,宇宙文章孰盟主。
江阴亦有朱鸿胪,结交四海雄菰芦。
沙头把袂询父友,孤帆八月来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