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经兀兀穷朝莫,月窟天根有真遇。
何为提要必钩元,殆似立家须厩库。
终期太史开盲聋,肯效扬朱泣岐路。
相逢衮衮劝时妆,墙角檠抛书养蠹。
遗经兀兀穷朝莫,月窟天根有真遇。
何为提要必钩元,殆似立家须厩库。
终期太史开盲聋,肯效扬朱泣岐路。
相逢衮衮劝时妆,墙角檠抛书养蠹。
这首元代曹伯启的诗《寄胡教谕六首(其四)》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学术追求与现实境遇的关系。首句“遗经兀兀穷朝莫”描绘出学者专注于经典研读,即使日夜劳苦也不懈怠的形象。“月窟天根有真遇”暗指在艰深的学问中可能隐藏着真实的领悟,暗示探索真理的过程并非易事。
接下来,“何为提要必钩元”表达了对学问精要的理解和把握的重要性,如同建筑大厦需要坚实的基础。“殆似立家须厩库”进一步比喻学问积累如同建立家族财富,需要广博的知识库作为支撑。诗人期待胡教谕能像“太史开盲聋”,启发众人,而非如杨朱般在歧路上哭泣。
“肯效扬朱泣岐路”批评了那些徒然哀叹选择困难的人,鼓励胡教谕积极引导他人,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困境。“相逢衮衮劝时妆”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希望胡教谕能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而非沉迷于书本,任由书籍被虫蛀蚀。
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学术研究的赞美,也包含了对教育者的期望,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知识传播和时代责任的思考。
连朝揽奇秀,未可十拔五。
及观江郎山,发竖偿快睹。
睥睨心靡宁,描写词难吐。
想当开辟初,巧斲费神斧。
或经女娲炼,五色精华聚。
突兀骇阿房,矗立拟天柱。
海蜃结楼台,骊龙撑角距。
风雷护阶梯,罴虎守门户。
炎天或凝冰,白日常洒雨。
疑有神仙居,过者不敢侮。
晦明异徵应,灵气亘今古。
谁将磨其崖,镌颂比石鼓。
草堂景何胜,东溪如抱环。
义溪合其流,野水绿几湾。
三琅翠玉削,石鼓苍烟寒。
主人居草堂,爱溪仍爱山。
抱膝啸云壑,撚须咏风澜。
水近砚屏润,岚深图画斑。
霜朝视蟹箔,月夜横钓竿。
赐书藏手泽,枉驾萃儒冠。
兴动浣花曲,身疑辋川间。
君子有雾隐,哲人岂泥蟠。
吾意在山水,相思歌考槃。
剡溪雪载舫,乘兴未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