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相寻到草堂,萧然隐几一庚桑。
心缘忘物几无惧,道在忧时苦自强。
机发定知穿伏虎,书多曾不畏亡羊。
别来鄙吝今如失,可是君身旧姓黄。
千里相寻到草堂,萧然隐几一庚桑。
心缘忘物几无惧,道在忧时苦自强。
机发定知穿伏虎,书多曾不畏亡羊。
别来鄙吝今如失,可是君身旧姓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者对唐荆川的深刻印象与敬仰之情。首句“千里相寻到草堂”,展现出了访者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不惜跋涉千里只为一见。接着“萧然隐几一庚桑”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氛围,庚桑可能是指隐居之地或友人的住所,隐几暗示了友人生活的简朴与自在。
“心缘忘物几无惧,道在忧时苦自强。”这两句表达了友人内心的坚定与对道义的坚守,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不畏惧,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机发定知穿伏虎,书多曾不畏亡羊。”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庄子》和《列子》,意在赞扬友人智慧过人,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即使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也能从容应对,同时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广泛阅读能增强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别来鄙吝今如失,可是君身旧姓黄。”表达了访者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即使长时间未见,友人的高尚品质仍深深影响着访者,使得访者在道德上有所提升,同时也点明了友人的姓氏,但此处并非标题或作者信息,而是作为诗句的一部分,用来强化友人形象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精神风貌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道义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