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春不任,不任缘被老来侵。
一身老去恶足惜,满眼春归何处寻。
红日坠时风更急,落花流处水仍深。
流莺不悟芳菲歇,犹向枝头送好音。
年老逢春春不任,不任缘被老来侵。
一身老去恶足惜,满眼春归何处寻。
红日坠时风更急,落花流处水仍深。
流莺不悟芳菲歇,犹向枝头送好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年老逢春十三首》中的第十二首,主题围绕着年老与春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春光易逝的感慨。首句“年老逢春春不任”,直接点出诗人的年龄大了,春天的到来似乎也无法改变岁月的无情。次句“不任缘被老来侵”,进一步强调了衰老对春天感知力的影响。
第三句“一身老去恶足惜”,诗人感叹自己身体的老去,认为即使青春不再,也无需过于惋惜。然而,第四句“满眼春归何处寻”则透露出内心的失落,春天的离去无处可觅,让诗人感到惆怅。
接下来两句“红日坠时风更急,落花流处水仍深”,通过描绘夕阳西下、落花随流水的景象,寓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消逝。最后一句“流莺不悟芳菲歇,犹向枝头送好音”,以不解春情的流莺反衬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敏感,莺鸟不知花已凋零,还在枝头鸣叫,增添了哀婉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年老者对春天的感受,既有对青春不再的无奈,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深沉思考,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
频来因送客,携酒访仙灵。
归去成何事,重来愧此亭。
天宽野水白,松润石崖青。
倚杖思今古,寒鸥落远汀。
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憩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箸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