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憩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箸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
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憩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箸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冬日清晨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邻居少女在寒冷天气中忙碌织绵的情景。首句“门外数声风动竹”,以竹叶摇曳声衬托出冬日的寂静,暗示客人的到来。接着,“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描绘了少女的甜美笑容,如玉般温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少女忙碌地整理着蟹筐,可能是在准备食物,而“袜尘微动缫车索”则展示了她正在纺织,缫车索轻轻摆动,显示出她的专注与勤劳。接下来的诗句“三尺龙孙横左握,初方一缕渐如纶”细致描绘了纺织的过程,少女的手艺娴熟,线缕如丝般连续不断。
诗中还提及了当地的环境,“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展现了淮河流域的荒凉和寒冷,以及人们生活的艰辛。由于没有种植木棉树,冬季衣物匮乏,少女们只能靠手工纺织度日。“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表达了对这种寂寞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少女坚韧的精神。
最后两句“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总结了整个场景,家家户户响起织布机的声音,尽管生活艰难,但无人抱怨,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乡村生活,赞美了劳动妇女的辛勤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