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中庄宅,当门老树支。
放閒牛掩路,争浴鸭嬉池。
阴屋寒蛛下,深堂晚犬知。
主人垢衣出,奇气忽离披。
一亩中庄宅,当门老树支。
放閒牛掩路,争浴鸭嬉池。
阴屋寒蛛下,深堂晚犬知。
主人垢衣出,奇气忽离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一亩中庄宅”,简洁地勾勒出一片小小的农舍,位于广阔的田地中,显得格外温馨与和谐。接着,“当门老树支”一句,通过一棵老树的存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放閒牛掩路,争浴鸭嬉池”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然之美。牛儿在田间自由漫步,偶尔遮挡了小径,鸭群则在池塘中嬉戏,水花四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
“阴屋寒蛛下,深堂晚犬知”则转向了室内与夜晚的描写。阴暗的屋子里,蜘蛛在角落里织网,而深邃的大厅里,晚归的狗似乎能感知到主人的归来。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既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神秘,又蕴含着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最后,“主人垢衣出,奇气忽离披”两句,以主人的出现作为收尾,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主人穿着沾满泥土的衣服走出,这不仅表现了劳动者的朴实与勤劳,也暗示了他们与土地的深厚联系。而“奇气忽离披”中的“奇气”,或许是指主人身上散发的质朴而又独特的气质,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这种“奇气”的突然显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凡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生活状态的深深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背景下,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以及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地纪控西界,灵山亘北甸。
足弱步屡憩,崖峭石犹践。
枝樛乃能援,葛脆不可挽。
当其意象开,岂复虑绝蹇。
瞻峰皆峛崺,陟涧数回缅。
稍觉天地宽,即看云烟变。
石窦枝自荣,林罅雪尚泫。
兴阔无近寻,登高有远见。
周圻矗五云,易水溅一线。
微茫燕赵区,历历皆可辩。
长啸发灵籁,倦坐石苔藓。
氛垢苟不婴,沉虑斯可遣。
宝塔拔地跻,蛟龙互拿攫。
层级凌虚空,危磴盘屈曲。
上之逼星纬,下则俯原壑。
超升旷我怀,频憩知足弱。
赤日耀珠光,灵飙响金铎。
身高万象出,眺迥二仪廓。
苍然见秦赵,微茫辨渭洛。
风驱燕色来,山川翠参错。
飞鸟足下度,归云衣前落。
避喧得胜因,了净无真着。
福庭如可留,吾将从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