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帝垂裳上造日,遐荒扶杖中兴时。
宵衣午坐苍生系,国论边愁大老知。
四海未消虞陟泪,千官尚想汉宫仪。
鼎湖惆怅空龙驭,瀚海风生万壑悲。
敬帝垂裳上造日,遐荒扶杖中兴时。
宵衣午坐苍生系,国论边愁大老知。
四海未消虞陟泪,千官尚想汉宫仪。
鼎湖惆怅空龙驭,瀚海风生万壑悲。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帝王的追思与缅怀之情。首联“敬帝垂裳上造日,遐荒扶杖中兴时”以“垂裳”、“上造”、“遐荒”、“中兴”等词汇,勾勒出帝王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形象,展现出其深谋远虑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接着,“宵衣午坐苍生系,国论边愁大老知”进一步刻画了帝王勤政爱民、忧国忧民的形象,表达了人民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
“四海未消虞陟泪,千官尚想汉宫仪”两句,通过“四海”与“千官”的广泛视角,展现了帝王去世后,不仅民间百姓,就连朝中大臣都对其怀念之情,强调了帝王的影响深远。最后,“鼎湖惆怅空龙驭,瀚海风生万壑悲”则以“鼎湖”象征帝王的逝去,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悼之情,同时“瀚海风生万壑悲”则以自然界的悲凉景象,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悲痛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帝王形象的描绘和对其逝世后影响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兴衰、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
中秋无酒定醒然,清赏今宵月已圆。
喜我小儿才五岁,犹能倚户望高天。
意所欲往路无远,暖韭早梅政堪剪。
相逢不少酒一杯,大胜能成丹九转。
争席者谁斯薪翁,何至帖奉鱼军容。
我一山仆君一童,亦无蛾眉间歌钟。
忽如云散倏萍聚,无何有乡是归处。
寄声为谢黄面仙,焉用七重围宝树。
二十八回见,天门阖左扉。
不嫌笔端退,但骇镜中非。
自爱希声瑟,谁知尚絅衣。
人生年七十,肯复壮心飞。
躁求慾火炽,寂守德宇凉。
期人老世故,秋雨锄骄阳。
季郈鸡浪斗,臧谷羊俱亡。
矢诗写高怀,耸如见清扬。
吾州今岁得儒臣,坐镇浮浇力万钧。
月榭风台寻古迹,烟畦雨陇劳遗民。
长庚往往诗无敌,子美云云笔有神。
老懒未遑致三请,低回只欲老垂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