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应潭》
《应潭》全文
宋 / 周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村崦递相遮,分居两岸沙。

地征兼橘柚,土物半桑麻。

水白来如虹,山黄去若蛇。

往年曾泊此,丛竹数人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ìngtán
sòng / zhōu

cūnyānxiāngzhēfēnliǎngànshā

zhēngjiānyòubànsāng

shuǐbáiláihóngshānhuángruòshé

wǎngniáncéngcóngzhúshùrénjiā

注释
村崦:村庄的山坡。
递相遮:依次掩映。
分居:分布在。
两岸沙:两岸的沙滩。
地征:土地特征。
兼:同时。
橘柚:柑橘和柚子。
土物:当地特产。
半:半数。
桑麻:桑树和麻类。
水白:河水清澈。
来如虹:像彩虹一样。
山黄:山色金黄。
去若蛇:远望像蛇蜿蜒。
往年:过去。
曾泊:曾经停留。
此:这里。
丛竹:一片竹林。
数人家:几户人家。
翻译
村庄在山坡上依次掩映,居民分布在两岸的沙滩上。
这里的土地既种植柑橘和柚子,也种着半数的桑树和麻类作物。
河水清澈,犹如彩虹流淌,山色金黄,远望如同蜿蜒的蛇。
过去我曾在这里停留,记得有一片竹林和几户人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景象。"村崦递相遮"写出了村庄坐落在丘陵之间,彼此掩映;"分居两岸沙"则展示了村庄沿河分布,一边是沙滩,一边是村落。"地征兼橘柚,土物半桑麻"进一步描绘了当地土地的特色,既有柑橘和柚子的丰收,也有种植着桑麻的农田,显示出农耕生活的丰富多样。

"水白来如虹"运用比喻,形容河水清澈,犹如彩虹倒映,增添了景色的生动与美丽;"山黄去若蛇"则以蜿蜒曲折的山路比作黄色巨蛇,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起伏。最后两句"往年曾泊此,丛竹数人家"回忆起诗人过去在此地停留的经历,丛竹和几户人家的温馨画面,勾起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南农村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故地的深深情感。

作者介绍

周弼
朝代:宋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猜你喜欢

答韩伯举五羊九日见怀

不为悲秋两鬓凋,总怜双目断征桡。

思君此日风前帽,何处同归月下潮。

物候又惊篱菊放,新愁都向酒杯消。

书来想亦悲离索,共听西风一雁遥。

(0)

送吴养志老师抉建昌同守·其二

单车天外访罗浮,四十专城未白头。

桑下雉驯嗟鲁令,门前桃盛忆潘侯。

霜帆晓挂寒云断,野旆晴翻古树秋。

想到旰江诗兴好,何人同上伟观楼。

(0)

韩寅仲七十有一以诗见贻次来韵赋而寿之·其四

已羡三皆立,谁云七不能。

过庭森玉树,曳杖剡钟藤。

此日真可爱,如川莫不增。

灯光佛再出,何必更传灯。

(0)

甲子秋日入邓玄度镜园得诗十章次杜少陵过何氏山林韵乙丑春正月重入镜园复次少陵重过何氏山林二十韵得诗五章·其四

击钵韵常险,敲灯话更长。

瓦盘供菜甲,石鼎试茶鎗。

但种陶潜秫,休持蔡泽梁。

重来花信好,酌醴荐东皇。

(0)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其九

破雨山啼鸟,登台衣湿云。

卯酲仍命酒,泥饮亦论文。

花晕露初泫,岸痕潮已分。

美人贻杂佩,兰蕙日缤纷。

(0)

苦雨

正月至二月,未有不阴时。

天漏石难补,春寒龙转痴。

莺花偏见妒,笠屐最相宜。

曝背何时献,愁霖且赋诗。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