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
诗人化为土,千古存其辞。
其辞虽可读,其义不可思。
即如谷风篇,云是弃妇为。
而妇见弃故,孔子不必知。
今欲求其解,岂可空言治。
泾渭何所指,方舟何所施。
必其家庭事,琐屑皆得之。
而后此诗义,明白无所疑。
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
诗人化为土,千古存其辞。
其辞虽可读,其义不可思。
即如谷风篇,云是弃妇为。
而妇见弃故,孔子不必知。
今欲求其解,岂可空言治。
泾渭何所指,方舟何所施。
必其家庭事,琐屑皆得之。
而后此诗义,明白无所疑。
这首清代诗人俞樾的《读经偶得.选二(其一)》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诗歌与经书的区别。他认为,尽管六经深奥,可以被各种解释,但诗歌的独特性在于其情感和意象,往往超越理性分析,如《谷风篇》中的弃妇故事,其深层含义并非经书所能完全涵盖。诗人强调,理解诗歌需要贴近生活,关注其中的家庭琐事和个人情感,这样才能真正领悟诗意,而非仅凭空洞的理论探讨。诗中通过设问,引导读者认识到解读诗歌时必须深入细节,才能消除疑惑,把握其真实意义。
春山华润秋山瘦,雨山点黯晴山秀。
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乃复白其眉。
作亭不为俗人好,个竹把茅吾事了。
朝来看山佳有馀,为渠更尽一编书。
酝造通宵雨,殷勤数日风。
加三浓稚绿,第一淡蔫红。
润物初非惠,司春岂有功。
老农私独喜,不羡去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