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溪寺二首·其一》
《临溪寺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绿染庭芜一尺深,老师阅世几驹阴。

自言不看传灯了,只读楞严见佛心。

(0)
注释
庭芜:庭院中的杂草。
驹阴:马驹般的短暂时光,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传灯:禅宗中师徒之间传授佛法的方式,像传递灯火一样。
楞严:佛教经典名,全称为《楞严经》,讲述了大乘佛教的修行法门。
佛心:佛教中对觉悟、慈悲和真理之心的称呼。
翻译
绿色覆盖庭院草木,深达一尺,老师经历的世事岁月如同马驹般飞逝。
他自己说已经不再阅读禅宗典籍传递的智慧,只研读《楞严经》来体悟佛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临溪寺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

“绿染庭芜一尺深”,这句诗描写了寺院里的草木被春雨浸润后生长旺盛,庭院内外都覆盖了一层厚约一尺的绿意。这里的“绿”不仅是颜色,更承载着生命力和希望。

“老师阅世几驹阴”,这句诗则表达了作者作为“老师”的阅历与感慨,通过“几驹阴”这个词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给人带来的沧桑变化。这里的“驹”字,意味着时间的长久和重复。

“自言不看传灯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追求和深入,传灯指的是禅宗祖师相传的心法。在这里,作者表明自己已不满足于表面的学习,而是要深入其奥义。

“只读楞严见佛心”,最后一句诗则揭示了作者对《楞严经》的专注和悟境。《楞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讲述了佛教修行的方法与道理。这里,“只读”表明了作者的选择和坚持,而“见佛心”则是他通过阅读这部经文所获得的深刻领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副静谧美丽的寺院风光,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与司马治书同闻邻妇夜织诗

洞房风已激,长廊月复清。

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

杂闻百虫思,偏伤一鸟声。

鸟声长不息,妾心复何极。

犹恐君无衣,夜夜当窗织。

(0)

答何郎诗

欢戚递来事,聚散居常理。

但伤胶投漆,忽作弦离矢。

形影一东西,山川俄表里。

执手涉梁上,悲心万端起。

方同儿女泣,况此流潮水。

(0)

答何秀才诗

自怜耿不寐,拥褐至宵阑。

苍茫曙月落,切戾晓风酸。

终朝长守馑,叠夜抱馀寒。

周道坦且直,弱命溘将殚。

灵台聊寄止,戚里岂馀欢。

思家无积敛,何以拯急难。

(0)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帝德峻韶夏,王功书颂平。

共贯沿五胜,浊道迈三英。

我皇抚归运,时乘信告成。

一唱华钟石,再抚被丝笙。

黄草归雒木,梯山荐玉荣。

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

物色动宸眷,民豫降皇情。

(0)

赠傅昭诗

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

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0)

代五杂组诗

五杂组,庆云发。往复还,经天月。不获已,生胡越。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