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风已激,长廊月复清。
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
杂闻百虫思,偏伤一鸟声。
鸟声长不息,妾心复何极。
犹恐君无衣,夜夜当窗织。
洞房风已激,长廊月复清。
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
杂闻百虫思,偏伤一鸟声。
鸟声长不息,妾心复何极。
犹恐君无衣,夜夜当窗织。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洞房中微风拂过,长廊月色清冷的景象。诗人通过“蔼蔼”和“飘飘”两个词,生动地展现了夜晚庭院的广阔与帐幔随风轻摆的情景。接着,诗人细腻地捕捉到百虫的鸣叫和一只小鸟的哀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感。尤其是对那只小鸟的描写,“鸟声长不息”,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引发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深深感慨:“妾心复何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爱人的关怀与思念,“犹恐君无衣,夜夜当窗织”,展现了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爱情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声响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内心情感细腻捕捉和表达的独特艺术风格。
溪流两岸秋,日落千山暮。
一亭压其间,登览洗万虑。
胸襟富丘壑,方领此幽趣。
掷饵来潜鳞,围棋惊过鹭。
酒壶展逸兴,渔唱续远浦。
安得哦松来,撚髭同觅句。
浙江之东千岩出,参差半天气葱郁。
禹昔不返南巡车,越人交口说遗迹。
日往月来三千春,宫有龙瑞洞阳明。
搜深陟危辨旧穴,讹以传讹终难寻。
荒山一片老风雨,徘徊问山山无语。
寒林朝号万壑秋,冷烟暮结太古愁。
谁能为起马迁死,指点当时所探何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