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相约莫题诗,收拾残生过好时。
白雪下来山又冷,不禁孤寺远相思。
去年相约莫题诗,收拾残生过好时。
白雪下来山又冷,不禁孤寺远相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拈笔寄木公》。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去年约定不写诗,而是收拾心情,享受生活的场景。然而,时光流转,山色已变,白雪覆盖,寒气袭人,不禁勾起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在孤寺中提笔,将这份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去年相约莫题诗”,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曾有过约定,不以诗歌为媒介,而是选择更加平实的生活方式共度时光。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追求。而“收拾残生过好时”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被世俗的纷扰所累。
接下来,“白雪下来山又冷”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不禁孤寺远相思”点明了主题,诗人身处孤寺之中,面对寒冷的山景,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友情在人心中的永恒价值。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拈笔寄木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恋恋欲报恩,岁月犹过隙。
常恐寸草晖,终负阳和力。
万钟非所养,所重在以色。
庶几参与骞,不独慕今昔。
千寻用或短,乃未及咫尺。
哀哉过隙心,泪尽坟草碧。
坐见食亦睹,幽明固无隔。
蒸尝虽其时,要是未为得。
诗书圣人事,力久真自积。
卷舒岂他人,忠孝均我职。
尚容表龟趺,过者必此式。
长江会生尘,德辉何可及。
春风不解事,吼地如雷霆。
谁知一席间,笑语灯荧荧。
主人意弥敦,设置不少停。
而我槁木然,感慨时自惊。
多情接胜友,孤朗如初星。
微吟间相警,似欲慰独醒。
我老百不堪,已分如漂萍。
邂逅因事乐,尚或有此形。
不惭引去先,得意耳暂清。
展转寻断梦,间关愧微生。
何当万里浪,相与同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