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登仙后,衣冠葬在斯。
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
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
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
帝舜登仙后,衣冠葬在斯。
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
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
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九疑》。诗中以帝舜与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九嶷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氛围,表达了对帝舜与两位妃子之间哀怨情感的深切感慨。
首句“帝舜登仙后,衣冠葬在斯”点明了故事的主角——帝舜,以及他死后被安葬在九嶷山这一地点。接着,“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描绘了九嶷山的连绵山脉,暗示了娥皇和女英两位妃子无法追随帝舜而去的悲剧命运。接下来,“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通过象征手法,将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比作斑竹上的斑点,表达了她们对帝舜的无尽思念之情,同时也借苍梧山(即九嶷山)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最后,“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则总结了帝舜与两位妃子之间的哀怨故事,指出这种千古流传的悲情只有像屈原这样的楚地文人能够真正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爱情悲剧和历史哀思的一种深刻反映。
二月东风来,江南花正开。
行人发建业,远赴黄金台。
金台到时已三月,燕山青青罢飞雪。
看花正似江南春,黄鹂迎人语音悦。
绣衣郎官文采奇,海霞照耀珊瑚枝。
天街柳绿骢马嘶,朝随御史趋彤墀。
彤墀花暖风日美,御史俯伏天颜喜。
千言万言气凛然,能令奸邪愧欲死。
郎官家本东鲁人,十年读书泗水滨。
当陪东马严徐贵,不假金张许史亲。
上林年年春自好,拜官却忆江南道。
江南望君骢马来,方信文章致身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