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萧台太上家,松篁拥作碧云霞。
岂因访道来丹地,聊尔怡神凭绿纱。
妙契何须问婴姹,虚皇犹自护龟蛇。
双楸恰似倪迂景,只少翩飞三两鸦。
紫府萧台太上家,松篁拥作碧云霞。
岂因访道来丹地,聊尔怡神凭绿纱。
妙契何须问婴姹,虚皇犹自护龟蛇。
双楸恰似倪迂景,只少翩飞三两鸦。
这首诗描绘了元灵宫后静室的幽静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紫府萧台太上家”开篇,将此处比作神仙居住之所,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松篁拥作碧云霞”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松竹比作碧色云霞,形象地展现了静室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生机。
“岂因访道来丹地,聊尔怡神凭绿纱”两句,表达了诗人并非为求道而来,而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愉悦,借着绿色纱帘的映衬,享受这份内心的平和。接下来,“妙契何须问婴姹,虚皇犹自护龟蛇”则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感悟与修行,认为真正的妙悟无需外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自然会带来精神的升华,同时暗含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敬畏。
最后,“双楸恰似倪迂景,只少翩飞三两鸦”以倪云林的画境作比,赞美了静室环境的雅致与和谐,只是缺少了几只飞翔的小鸟,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半生类猿狙,裹以周公服。
炙手安敢近,唾面未为辱。
天公亦解事,纵之走林谷。
长年饱烟霞,形影自相逐。
晚从我公游,在侧愧珠玉。
公居廊庙间,排难不枚卜。
挺然国蓍龟,盛事纪湘竹。
爱闲能几时,天道七日复。
吾侪三折肱,顾步敢求速。
愿公膏泽流,长保薪十束。
负暄抚稚子,一饭倘能续。
胡椒纵可营,安用八百斛。
玉帐西来,道前是、绣衣使者。
游览处、秋风鼓吹,自天而下。
湘水得霜清可鉴,巫峰过雨森如画。
有神仙、佳致在胸襟,真潇洒。荆州宝,元无价。
夔门政,长多暇。听谈兵樽俎,百川倾泻。
此日寿觞容我劝,他年枢柄还公把。
趁桂花、时节去朝天,香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