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来去隔年巢,垂老朝昏一把茅。
白酒黄鸡时唤客,碧梧翠竹旧论交。
身闲野雁无行迹,妄尽霜林只战梢。
剩欲细谈真子喻,谁能戏作少年嘲。
半生来去隔年巢,垂老朝昏一把茅。
白酒黄鸡时唤客,碧梧翠竹旧论交。
身闲野雁无行迹,妄尽霜林只战梢。
剩欲细谈真子喻,谁能戏作少年嘲。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和心境。首句“半生来去隔年巢”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在山中建巢居住。而“垂老朝昏一把茅”则是说到了晚年,诗人的头发都白了,只剩下一把草做为庇护。这里,“垂老”二字充满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白酒黄鸡时唤客,碧梧翠竹旧论交”描述的是诗人与友人的交流方式。在山中,诗人用白酒和黄鸡来招待稀客,而“碧梧翠竹”则是自然美景的描绘,这里的“旧论交”意味着在这美好的环境里,与朋友们进行深入而愉悦的交流。
第三句“身闲野雁无行迹,妄尽霜林只战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身闲野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而“妄尽霜林只战梢”则是说在寒冷的森林里,诗人的心灵依然在为理想而斗争。
最后两句“剩欲细谈真子喻,谁能戏作少年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和时间的深刻理解。这里,“剩欲细谈真子喻”是说诗人希望能有机会细致地探讨那些真正重要的人生哲理,而“谁能戏作少年嘲”则是在反思过去,感叹现在,似乎在询问:还有谁能够像年轻时那样对待生活的挑战和嘲讽?
整首诗通过山林隐居、与自然和朋友交流,以及对生命和智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与深刻哲理的生活态度。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
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
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
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衡岳有开士,五峰秀贞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湖海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心花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