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
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
待青眼春回一笑开。
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
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天难问,便陶门汉苑,一任安排。
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
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
待青眼春回一笑开。
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
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天难问,便陶门汉苑,一任安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品性的表达。开篇“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几句,以质疑的口吻描述了柳树在春天的变化,它们原本清新脱俗,却不免被尘埃所沾染,这也是诗人内心对现实世界复杂感受的一种映射。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迅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知音者难寻的孤独感受。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归属感,以及希望自己的品格不会因外界的诱惑而有所亵渎。在这里,“湖山”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而“寄径垂条”则象征着诗人的修养和自我期许。
接下来的“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是对柳树的一种劝诫,也是诗人内心对于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自勉。这里的“傍竹依梅”则是取材于自然界中竹和梅的高洁品格,寄寓着诗人对于友情和个人操守的珍视。
最后,“待青眼春回一笑开。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等句,则描绘了一种期待和希望的场景,其中“青眼春回”可能是指诗人对友人的期待,而“一笑开”则象征着心灵的解脱与欢愉。紧接着,“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等细节,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细腻描绘和享受。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