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佛教高僧返回西天的壮丽画面。"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其中“十万里程”指的是长途跋涉的艰难旅程,而“多少碛”则形象地表达了旅途中的障碍和困难。“沙中弹舌”是一种神话中的情景,常用来形容佛教高僧以神通力降服妖龙。这里暗示三藏法师在旅途中施展其修为与智慧,驯服一切阻挠。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五天到日”指的是时间的推移,而“应头白”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头发的斑白,暗示三藏法师旅途中的辛劳与年华的增长。“月落长安半夜钟”则是对空间位置的一种描绘,"月落"表达了夜晚的静谧,而“长安半夜钟”则将听众带到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夜晚,那里的钟声在半夜响起,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时间流逝的描写,表达了对三藏法师西行求法、归来时岁月的无情与壮阔旅程的一种赞美。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樽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
天地不知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
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
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