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地修圣道,果地习凡因。
恒行无所践,常度无度人。
凡地修圣道,果地习凡因。
恒行无所践,常度无度人。
这首诗《颂(其二)》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智慧。
首句“凡地修圣道”,意味着在世俗的生活中,人们应当追求超越世俗的神圣之道。这里的“凡地”指的是平凡的生活环境或日常状态,“圣道”则代表了高尚的道德准则、精神追求或宗教信仰。这句话鼓励人们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不断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次句“果地习凡因”,进一步阐述了因果循环的自然法则。这里的“果地”可以理解为结果或最终的状态,“凡因”则是指平凡的起始原因。这句话暗示了任何结果都有其相应的起因,即便是看似平凡的行动或选择,也蕴含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强调了个人行为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行事,因为每一行为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状态。
后两句“恒行无所践,常度无度人”,则表达了持续不断地实践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第一句“恒行无所践”意味着持续不断地行动,但并不局限于已知的路径或方法,而是探索未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这鼓励人们在修行或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被传统观念或既定规则束缚,勇于探索和创新。
第二句“常度无度人”则强调了自我超越和帮助他人的双重意义。这里的“度”既可以理解为度量、尺度,也可以引申为超越、提升。这句话意在表达,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要以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去影响和帮助他人,共同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它体现了佛教中“自利利他”的思想,即个人的修行不仅是为了自身的解脱,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
综上所述,《颂(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修行、因果循环、自我超越以及助人为乐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宇宙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玉枕生凉,金缸传晓,败叶飞破清秋。
雨馀翻浪,渺渺阻行舟。
暂系汀洲侧畔,风夜起、荻叶添愁。
银屏远,龙香渐尽,还是梦扬州。
更筹。
何太永,当年情事,今日堪酬。
最苦恨红楼,笑我飘浮。
为寄相思细字,教字字、愁蹙眉头。
凄凉久,渔人唱晓,随月过横沟。
嶰管声催。
人报道、嫦娥步月来。
凤灯鸾矩,寒轻廉箔,光泛楼台。
万年春未老,更帝乡日月蓬莱。
从仙仗,看星河银界,锦绣天街。
欢陪。
千官万骑,九霄人在五云堆。
紫袍光里,星球宛转,花影徘徊。
未央宫漏水,散异香、龙阙崔嵬。
翠舆回。
奏仙歌韶吹,宝殿尊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