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扉今日为谁开,落叶翻风不离荄。
坐近暖曦常忘去,行披凉霭若迎来。
泉惟岩半清音别,山是秋深道气该。
对牡蛎窗多杂树,终当觅几嫩松栽。
林扉今日为谁开,落叶翻风不离荄。
坐近暖曦常忘去,行披凉霭若迎来。
泉惟岩半清音别,山是秋深道气该。
对牡蛎窗多杂树,终当觅几嫩松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细腻感受与思考。首联“林扉今日为谁开,落叶翻风不离荄”以“林扉”象征自然之门,今日为谁开启,引出对自然变化的关注。落叶随风翻动,却不离根,寓意着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哲理。
颔联“坐近暖曦常忘去,行披凉霭若迎来”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状态。无论是静坐还是行走,都能感受到温暖阳光与清凉雾霭的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与融入。
颈联“泉惟岩半清音别,山是秋深道气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泉水在岩石半腰流淌,发出独特的清音,而深秋的山峦则蕴含着一种深邃的气息,暗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深沉之美。
尾联“对牡蛎窗多杂树,终当觅几嫩松栽”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面对牡蛎窗前的繁茂树木,诗人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几株嫩松进行栽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思考,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
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
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
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
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
似有还无,欲开仍合。腻住垂杨无赖。
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
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
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
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