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真成我重九,谁言风俗怆吾真。
可无白酒招佳客,尚赖黄花似故人。
终老柴桑聊自便,三年瘴海未全贫。
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
今日真成我重九,谁言风俗怆吾真。
可无白酒招佳客,尚赖黄花似故人。
终老柴桑聊自便,三年瘴海未全贫。
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
这首诗《滇池九日》由元代诗人李京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于重阳节之际的感慨与心境。
首句“今日真成我重九”,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谁言风俗怆吾真”一句,诗人似乎在质疑外界对于风俗习惯的看法是否真的理解了他的内心情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被误解的情绪。
“可无白酒招佳客,尚赖黄花似故人”两句,通过酒和菊花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酒是古人聚会时常用的饮品,象征着欢聚与友谊;而菊花则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故人的形象,这里用以寄托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终老柴桑聊自便,三年瘴海未全贫”两句,透露出诗人可能身处偏远或艰难之地,但依然能够自我安慰,选择适应环境,即使经历了三年的艰苦生活,仍然没有完全陷入贫困。这显示出诗人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最后,“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一句,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无需再登高远望,因为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让他感到忧愁和无奈。这里的“野树寒鸦”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重阳节之际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和自我安慰。
越客不成歌,春风起渌波。
岭重寒不到,海近瘴偏多。
野戍桄榔发,人家翡翠过。
翻疑此中好,君问定如何。
风吹残柳丝,孤客欲归时。
掩抑楚弦绝,离披湘叶衰。
前军犹转战,故国杳难期。
北望雁门雪,空吟平子诗。
世故多离散,东西不可嗟。
小秦非本国,楚塞复移家。
海岛无邻里,盐居少物华。
山中吟夜月,相送在天涯。
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
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
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
不将簪艾隔,知与道情俱。
楚山千里一僧行,念尔初缘道未成。
莫向舒姑泉口泊,此中呜咽为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