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古来闻,万里辞乡雁失群。
不见黄金归蔡琰,祗留青冢从昭君。
红颜薄命古来闻,万里辞乡雁失群。
不见黄金归蔡琰,祗留青冢从昭君。
这首诗通过对比蔡琰和昭君两位历史女性的命运,表达了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感慨。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因战乱被掳掠至南匈奴,后被曹操赎回,但其夫已死,子亦被杀,悲痛之余,创作了大量哀婉动人的诗歌;昭君,则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美女,为了国家和平,远嫁匈奴,留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千古佳话。
诗中“红颜薄命古来闻”一句,开篇即点出女子命运多舛的主题,暗示蔡琰和昭君虽才华横溢,却都未能逃脱命运的不公。接着,“万里辞乡雁失群”描绘了她们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形象,如同失群的大雁,充满了凄凉与无奈。
“不见黄金归蔡琰”一句,暗指蔡琰虽才华出众,却无法改变个人命运,最终未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如同黄金般珍贵的才华未能实现其价值。“祗留青冢从昭君”则以昭君为例,虽然她远嫁异域,但她的故事流传千古,青冢成为后人追忆的象征,表达了对她命运虽悲,但精神永存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蔡琰和昭君命运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与坚韧,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命运不公的深刻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
窗鸣风历耳,道坏草侵衣。
月到千家静,林昏一鸟归。
冥冥尘外趣,稍稍眼中稀。
送老须公等,秋棋未解围。
随分亭栏亦弄妍,不妨闲傍酒垆边。
夜檐静透花间月,昼户晴生竹外烟。
事到悟来全偶尔,天教闲去岂徒然。
壶中日月长多少,烂占风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