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潭》
《龙潭》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盘磴脱交荫,平坛得高岑。

高岑不可攀,哀湍激幽音。

穷源岂不得,爽气来骎骎。

灵润发山骨,沮洳下崖阴。

为问石上苔,妙理谁曾寻。

乾坤有乾溢,此水无古今。

下有灵物栖,倒影毛发森。

东州旱连岁,呼龙动云林。

顾此百丈潭,岂无三日霖。

为霖此虽能,鞭策由天心。

日暮碧云合,空山深复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的壮丽景象和深邃的哲理。诗人以盘旋的山路与平坦的祭坛起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高岑不可攀,哀湍激幽音",既展现了山峰的险峻与水流的哀婉,也暗示了探索真理之路的艰难与内心的哀愁。

接着,“穷源岂不得,爽气来骎骎”表达了对探寻真理的渴望与对清新空气的向往,象征着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决心。"灵润发山骨,沮洳下崖阴"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赞美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

“为问石上苔,妙理谁曾寻”,诗人以石上苔藓为喻,提出对宇宙奥秘的疑问,引人深思。接下来,“乾坤有乾溢,此水无古今”揭示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以及时间的流逝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下有灵物栖,倒影毛发森”描绘了潭底的神秘生物与它们在水面的倒影,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生命力。最后,“东州旱连岁,呼龙动云林”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地区的深切关怀,以及希望通过呼唤龙雨来缓解旱情的愿望。

“顾此百丈潭,岂无三日霖”则进一步强调了龙潭的神奇力量,暗示了它能够带来雨水,缓解旱灾。“为霖此虽能,鞭策由天心”点明了雨水的来源并非人力所能控制,而是上天的旨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命运与宿命之间的深刻联系。

“日暮碧云合,空山深复深”以日落时分的景色收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的和谐统一。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龙潭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生命、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记雪三首·其二

直教日色避寒光,世界移来玉海藏。

何事连年无此景,老天游戏不循常。

(0)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其十六

今夕悬知月未圆,照梅已自不胜妍。

冰姿玉色谁堪比,除是姮娥敢并肩。

(0)

哭孙信道

悲君刻意异时流,十载经春着敝裘。

新陇预知成马鬣,旧书何苦似蝇头。

孟郊骨相终赍志,贾谊才能竟不侯。

寂寞声名千古事,定知无益夜台幽。

(0)

雨霁独夜

繁星凝夜气,黑月惟西山。

一室空林迥,逾知天地宽。

叶乾风有韵,石乱水多湍。

独坐澄诸念,忧来信有端。

(0)

大热

怫郁厌烦暑,稍欣夕气清。

彷徨不能寐,解带临前庭。

长林激远飙,馀凉入疏棂。

白露被百草,河汉上纵横。

山气自高爽,久谐肥遁情。

羲和当此岁,振职在朱明。

金石亦为焦,况乃柔脆形。

阴泉变汤液,夕颖成枯茎。

念彼市朝士,复嗟田亩氓。

徙倚待明月,徘徊步列星。

炎蒸岂不苦,复畏秋风生。

(0)

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其二

山桃深复浅,乱发傍幽岩。

无人慰寂寞,晴日自毵毵。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