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炊敛暮烟,小立晚风前。
落照收残雨,凉云带远天。
山空秋漠漠,溪涨水涓涓。
徙倚青松树,长吟独悄然。
村炊敛暮烟,小立晚风前。
落照收残雨,凉云带远天。
山空秋漠漠,溪涨水涓涓。
徙倚青松树,长吟独悄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人站在晚风中,凝视着远处的景色,细腻地捕捉了夕阳、雨后云彩、空山、溪流以及青松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首句“村炊敛暮烟”,描绘了村落中炊烟在傍晚时分逐渐消散的情景,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劳作后的休息。接着,“小立晚风前”一句,通过诗人的动作,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时刻的静谧与悠闲。
“落照收残雨,凉云带远天”两句,将画面拉远,夕阳收尽了最后一丝雨滴,凉爽的云朵仿佛连绵不绝地延伸至遥远的天际,色彩与光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柔和的视觉效果。
“山空秋漠漠,溪涨水涓涓”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空旷的山林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更加辽阔,溪水在涨潮时缓缓流淌,声音轻柔,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后,“徙倚青松树,长吟独悄然”表达了诗人独自站立于青松之下,长时间地吟诵,内心深处的情感似乎与这自然界的美景产生了共鸣。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村傍晚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笑谈樽俎,坐中惊叹谪仙人。乌丝落笔如神。
唤起小鬟风味,学按古阳春。
对琼枝璧月,朝暮长新。宦萍此身,叹别后、迹俱陈。
独有芳温一念,红泪罗巾。
凭谁妙手,为写寄、崔徽一幅真。聊慰我、老眼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