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坚持品德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诗的开篇“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林景象,长松在太华山上挺拔而立,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能凌霜雪而傲然自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写照。
紧接着,“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进一步强调了长松的不屈之志,它与天空相比,高达百尺,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不会轻易被折断。这是诗人对于坚持正义和理想不动摇的一种呼吁。
而“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则是对那些追求外在华丽、容易随波逐流的俗世之态的批评。桃李之美虽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但这种浅薄的夺目的东西往往使人迷失方向。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则是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一种感慨。春天的阳光照耀一地,树木繁茂一时,却终将落叶凋零。这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写实,也隐含着对于坚守不易之物的珍惜。
最后,“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不同命运,劝诫读者要像长松一样坚韧不拔,而不是像桃李那样浮华而逊色。这种比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和持久价值。
“受屈不改心,之后知君子。”这句话则是对那些能够经受挫折而不改变初衷的人的高度评价。只有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本色,不被外界所动摇,这样的品格才是真正可贵的。这也是诗人对于君子的定义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松与桃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内在美德的追求和赞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理想和品性的执着与坚持。
汉宫中侍女,娇额半涂黄。
盈盈粉色凌时,寒玉体、先透薄妆。
好借月魂来,娉婷画烛旁。
惟恐随、阳春好梦去,所思飞扬。
宜向风亭把盏,酬孤艳,醉永夕何妨。
雪径蕊、真凝密,降回舆、认暗香。
不为藉我作和羹,肯放结子花狂。
向上林,留此占年芳。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
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
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
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
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
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