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五》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五》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浮世光阴有几何,谁能挈挈又波波。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佛法的追求。首句“浮世光阴有几何”,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间如白驹过隙。接着“谁能挈挈又波波”表达了对世俗忙碌生活的厌倦,比喻人们在生活中的奔波忙碌如同被牵着走一般,没有自主性。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两句,通过描述饥饿时寻找食物(黄独)和僧衣破旧后想要缝补(剪绿荷),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朴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中,“麈尾”是古代文士手持的拂尘,这里象征着日常的闲适与谈话。诗人放下麈尾,意味着停止了日常的社交活动,专心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而“佛经忘看蠹鱼多”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即使在阅读佛经时,也被蛀虫所吸引,暗喻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世间现象的好奇。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最后两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身着僧衣,但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追求却像流水般匆匆过去,未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佛法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秋日偶怀

牢落天涯客倦游,尚怜生计事悠悠。

二年道路谁青眼,半纸功名人白头。

落叶蛩声吴月冷,凉风雁影楚天秋。

伤怀处处犹征伐,却忆沧浪旧钓舟。

(0)

次韵村景

芋叶瓜藤绿满田,数家烟火接平原。

溪分秋水绕孤屿,山障夕阳明半村。

访鹤客来松下径,扫花童立竹边门。

居安便是神仙境,何必桃源避世喧。

(0)

游苍山道院

松桂苍苍匝道边,林光摇荡拂晴川。

桃花流水人间世,石室丹霞洞府天。

一榻清风生竹润,半檐疏雨入茶烟。

诗人往往馀吟咏,间剔苍苔看石镌。

(0)

溪楼小宴分韵得头字

西风浩荡吹衣裘,天气渐冷黄花秋。

山城酒熟方新篘,虽非九日堪追游。

今朝偶出招朋传,携尊采菊登高楼。

雕盘乌几罗珍羞,一觞一咏相赓酬。

蟾光当窗青入眸,珠帘倒挂珊瑚钩。

晓霞绚彩晴未收,白蘋掩映波光浮。

醉酣更觉忘百忧,胸中世故散不留。

诗成复作商声讴,他人能有此乐不。

丈夫命达当封侯,未达自分归林丘。

我闻弘景不出休,何须更画金笼头。

(0)

中秋感怀呈松学诸友

我昔扁舟泛淮水,万顷琉璃月光里。

夜深复上城南楼,笛声未断箫声起。

燕姬二八比玉花,纤纤潋滟倾流霞。

筵前舞袖影凌乱,青年意气百倍加。

归来岁月如转烛,圆缺阴晴几悲乐。

只今白首叹无成,晚得一官饭不足。

江北江南多乱离,吁嗟赤子无所依。

长松古邑亦遭毁,空馀野草秋萤飞。

乾坤浩荡父老尽,逝水东流徒潣潣。

世间万事何时终,岂若庞公鹿门隐。

人生对酒当尽欢,此宵此月能几看。

杜陵诗老曾有语,无使霜露沾衣寒。

(0)

次韵吴学录过访二首·其一

故人过我宿,青灯夜何其。

殷勤接软语,尊俎聊设施。

山寒耿孤月,溪净生微飔。

索居负幽意,局蹐谅何为。

况于干戈际,沉郁多幽思。

子独心神舒,六学一贯之。

相从岁年晚,慨彼时事非。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