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室传衣后,清名重一时。
外甥多似舅,弟子已如师。
微密千花偈,清淳五字诗。
板桥西畔路,风雪阻幽期。
蒲室传衣后,清名重一时。
外甥多似舅,弟子已如师。
微密千花偈,清淳五字诗。
板桥西畔路,风雪阻幽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当时享有盛名的高僧,通过“蒲室传衣”这一佛教传统,不仅传承了衣钵,更在社会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外甥多似舅”,形象地展现了高僧对后辈的深刻影响,如同舅舅对侄子的影响一般,使得其弟子们也能够像老师一样教导他人。高僧的教诲深邃而细腻,犹如千朵盛开的花朵,每一句都是精心雕琢的偈语;他的诗歌则清纯至极,仅以五字构建,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诗的最后两句“板桥西畔路,风雪阻幽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场景。想象中的高僧正站在板桥的西畔,等待着与友人相聚的时刻,然而,无情的风雪却阻挡了这份期待已久的会面。这不仅表达了对高僧超凡脱俗境界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友情和相聚的渴望,以及自然力量对人类计划的不可抗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僧的人格魅力、教学成就以及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
无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颦中。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
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穷。
江南曲曲烟雨,谁是醉施翁。
但恨才情都老,无复风流曾梦,缥缈赋惊鸿。
寄语清净社,小饮合相容。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当年玉立清扬,屋梁落月偏相照。
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
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山东诏。
尽后车载汝,营丘封汝,何必在、磻溪钓。
晚悟儋书玄妙。懒从他、钟离传道。
不论资望推排,也做五更三老。
宋玉多悲,唐衢喜哭,好闲烦恼。
问天公,扑断散人二字,赐龟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