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已过樱笋节,渐知风味到壶瓜。
忽从客里尝新杏,倍使天涯感物华。
色浅却宜桑落酒,渴深还觅道旁车。
吾乡葱郁城南树,春雨何年始放花?
首夏已过樱笋节,渐知风味到壶瓜。
忽从客里尝新杏,倍使天涯感物华。
色浅却宜桑落酒,渴深还觅道旁车。
吾乡葱郁城南树,春雨何年始放花?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品尝新杏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对家乡的思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季节更迭、食物变迁以及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首夏已过樱笋节,渐知风味到壶瓜”,点明季节变化,从樱花和竹笋的季节过渡到葫芦瓜的成熟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循环。接着,“忽从客里尝新杏”一句,写出了在异乡偶然品尝到新鲜杏子的惊喜,这种意外的美味触动了诗人的情感。
“倍使天涯感物华”则表达了诗人因这意外的美味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自然美景的怀念。接下来的“色浅却宜桑落酒,渴深还觅道旁车”两句,通过描述杏子的颜色与口感,以及寻找解渴之物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吾乡葱郁城南树,春雨何年始放花?”以对家乡树木在春雨中绽放花朵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整首诗通过食物的品尝这一日常小事,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情回忆,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物的艺术手法。
沙羡初来识君面,旨酒高堂促欢宴。
鹦沙鹄岭遽分携,五载相思不相见。
片帆来往萧滩下,见尔滩前旧精舍。
碧嶂清江净俗氛,古木流云起炎夏。
往昔闻君此隐沦,读书学道拟终身。
山头麋鹿下窥户,沙上凫鹥不避人。
光风华月共徘徊,秋桂春兰迤逦开。
洒翰寻常舒逸兴,赋诗往往发奇才。
时来未得安肥遁,泮水桥门逐髦俊。
一官典教荷朝恩,千里思家隔乡信。
画图谁写故园春,题品兼看藻咏新。
南宫初传米员外,西掖皆知贾舍人。
我家林亭鸥浦侧,一住京华归未得。
展卷因君激素怀,更与裁诗寄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