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淀宿雨收,侵晓云犹重。
水风增料峭,吹泮烟濛蓊。
进舟向前川,面迎朝旭拥。
阳煖而阴寒,知从益惕悚。
水乡亦事农,润含绿麦垄。
时节近清明,未花花意动。
昨来虑踟躇,释哉诗兴涌。
春淀宿雨收,侵晓云犹重。
水风增料峭,吹泮烟濛蓊。
进舟向前川,面迎朝旭拥。
阳煖而阴寒,知从益惕悚。
水乡亦事农,润含绿麦垄。
时节近清明,未花花意动。
昨来虑踟躇,释哉诗兴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首句“春淀宿雨收”,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状况,春雨初歇,大地恢复宁静。接着,“侵晓云犹重”描绘了晨曦微露时分,云层尚未散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之美。
“水风增料峭,吹泮烟濛蓊”两句,通过水面上的微风和烟雾,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清新与湿润。料峭之风,既指风力之轻柔,也暗示着春寒未尽,给人以凉爽之感。
“进舟向前川,面迎朝旭拥”描绘了诗人乘舟前行的情景,面对即将升起的朝阳,充满了期待与喜悦。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新一天开始的希望与憧憬。
“阳煖而阴寒,知从益惕悚”两句,通过对比阳光与阴冷,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与敬畏之心。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不忘对可能到来的寒冷保持警觉。
“水乡亦事农,润含绿麦垄”转而描写水乡的农耕生活,雨水的滋润使得绿色的麦田充满生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时节近清明,未花花意动”则点出了接近清明节的时节特征,虽然还未到花开的盛期,但花儿似乎已经蠢蠢欲动,预示着春天的繁荣即将到来。
最后,“昨来虑踟躇,释哉诗兴涌”表达了诗人因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而激发的创作灵感,以及对过去忧虑的释然,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