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乌鸟《陈情表》,生属猴年寄母书。
读到季良男百拜,泪痕点点照衣裾。
不如乌鸟《陈情表》,生属猴年寄母书。
读到季良男百拜,泪痕点点照衣裾。
这首诗《题黄佐廷赠尉遗像(其二)》由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不如乌鸟《陈情表》,生属猴年寄母书”这两句开篇,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不如乌鸟《陈情表》”,引用了李密《陈情表》中的典故,李密在文中以乌鸦反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以此恳求晋武帝允许他留在祖母身边尽孝。黄遵宪在此处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孝顺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处境与情感状态与李密相似,面临着需要在亲情与责任之间做出选择的困境。
“生属猴年寄母书”,则直接点明了创作的时间背景——猴年,以及诗人通过书信向母亲表达情感的事实。这里的“寄母书”不仅指实际的书信往来,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在远离家乡、面对生活压力时,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依赖。
接下来的“读到季良男百拜,泪痕点点照衣裾”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季良男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通过“百拜”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而“泪痕点点照衣裾”则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情感的真挚与深沉,泪珠在衣物上留下痕迹,既是对情感的物质化呈现,也是对内心情感波动的真实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引用与具体情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情感的复杂与深刻。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寒吹暄肃,风泉斯籁。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石走波停,缓急时会。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寻梁契集,坦步人外。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往来非无,灭迹轻霭。
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伊予夙好,养姿林麓。如彼倦羽,靡思出谷。
虽乏山资,微尚弥笃。惠侥灵丘,眷言相属。
峰势却略,松风清穆。森阁冠岭,直造云族。
日月敷华,旷朗心目。钟奇争售,江练如束。
户庭黝窈,悠然静肃。我友胜侣,共禀清淑。
载商崇搆,载骋遐瞩。亦既乐止,谓予愿足。
野夫托体,洵石与木。于焉用晦,媚兹幽独。
优游舒啸,爰伸偃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