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部檄以修史趣上》
《部檄以修史趣上》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当年束发侍承明,一卧东山岁月更。

筑室还临芳草路,趋朝犹记禁钟声。

愁边四壁家如旧,病里三都赋未成。

传道长安飞诏下,兰台已注史臣名。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部檄以修史趣上》。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在朝廷服务,到后来退隐东山,再到被召回继续为国效力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沉情感。

首联“当年束发侍承明,一卧东山岁月更。”开篇即展现了诗人从少年时期便投身于国家政务,而后选择退隐东山,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通过“束发”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与决心。

颔联“筑室还临芳草路,趋朝犹记禁钟声。”进一步描述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他虽远离了朝堂,但心中仍时刻挂念着国家大事,每当听到禁宫中的钟声,便会想起自己曾经的职责与使命。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颈联“愁边四壁家如旧,病里三都赋未成。”则转而描写诗人晚年的生活境况。尽管家中依旧保持着往日的模样,但诗人却因年老体衰,未能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作——“三都赋”。这里的“三都赋”通常指汉代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此处借指诗人未完成的宏篇巨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遗憾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传道长安飞诏下,兰台已注史臣名。”则是对诗人最终被召回朝廷参与修史的叙述。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飞诏象征着皇帝的旨意。兰台则是古代官署名,负责编纂史书。这一联不仅点明了诗人的最终归宿,也暗示了他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献贡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青涩入仕到退隐再被重用的人生轨迹,以及其对国家、历史的深厚情感。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顺宗问鹅湖大义禅师图赞

当机一句辟天关,海阔山遥岂等闲。

堪笑冬瓜长儱侗,翻成瓠子曲弯弯。

(0)

送永嘉祖意禅人

识得祖师端的意,迢迢千里扣知音。

当机一喝忘情谓,归兴犹如虎出林。

(0)

床屏怪松

蛟干虬枝巧作蟠,鳞鳞鬣鬣自生寒。

卧间不致为妖去,只就涛声起处看。

(0)

三玄偈三首·其三

真骨金刚体可誇,六尘一拂求无遮。

廓落世界空为体,体上无为真到家。

(0)

今年五十五,脚未蹋寸土。

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0)

偈颂二十五首·其一

迦叶当时性燥,下得一椎。

莫道文殊三处度夏,直饶黄面老子别有神通,也须脑门著地。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