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金气深,萧瑟叩虚牝。
梧楸半离披,朱华日就陨。
风急度离鸿,气严感飞隼。
皎月正舒迟,羲轮渐缩窘。
砧声动四邻,薄寒侵席笋。
清景诚足嘉,惜此岁遒尽。
况复怆松楸,欲赋思归引。
八月金气深,萧瑟叩虚牝。
梧楸半离披,朱华日就陨。
风急度离鸿,气严感飞隼。
皎月正舒迟,羲轮渐缩窘。
砧声动四邻,薄寒侵席笋。
清景诚足嘉,惜此岁遒尽。
况复怆松楸,欲赋思归引。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八月金气深,萧瑟叩虚牝”以金气深沉、萧瑟之声敲击虚空,营造出秋日特有的肃穆氛围。接着“梧楸半离披,朱华日就陨”描述了梧桐和楸树的叶子开始凋零,红花逐渐枯萎,暗示着季节的更迭。
“风急度离鸿,气严感飞隼”通过疾风中南迁的大雁和感受到严寒的隼鸟,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冷峻与生命的变迁。而“皎月正舒迟,羲轮渐缩窘”则将月相的变化与太阳的西沉,比喻为时间的流逝,暗示岁月的无情。
“砧声动四邻,薄寒侵席笋”写出了秋夜的寂静与寒意,人们在夜晚捣衣的声音回荡在四周,薄寒之气穿透席子,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最后,“清景诚足嘉,惜此岁遒尽”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况复怆松楸,欲赋思归引”则是诗人面对衰败的松树和楸树,不禁生发出思乡之情,想要吟唱出思归的曲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夜宿雾山雾,晨茹芝山芝。
年来嗜好衰,但与青山宜。
登临意未惬,出户车已脂。
王事有期程,爱山岂余私。
崎岖田野间,食寝将安之。
天寒未落日,税驾忽在兹。
二山已陈迹,兹处尤新奇。
翠竹与黄花,一一对山扉。
对景自忘言,若与予心期。
眠云饱山色,那得困与饥。
山僧喜我来,迎我留新诗。
我有爱山痴,山僧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