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
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
此诗描绘了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开篇“回薄湍流漾翠岑”即勾勒出一幅翠绿的山峦图,水流潺潺,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夷犹一舸纵幽寻”表达了诗人乘船游弋于幽深之处,寻找心中的仙境。
“幔亭落日笙箫远”中,“幔亭”可能是指山中的一座亭子,而“落日”则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意境。“毛竹连云洞府深”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毛竹与云间相连,似乎连通着仙界。
“似有碧鸡翔木杪”这一句通过“碧鸡”的形象,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神鸟,其在树梢间飞翔,增添了景物的灵异色彩。“谁将丹鹤写岩阴”则是对仙境的进一步描绘,或许是在询问有哪位高人能够捕捉到那隐逸于岩阴之中的丹鹤。
最后两句“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神仙境界的理解和对凡人无尽游历的同情。这里的“神仙可学”并非指身体上的修炼,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多少游人浪苦心”则揭示出诗人对那些未能悟到真谛、依旧在红尘中漂泊的人们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