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一路红阑干,日落四山苍翠寒。
云深不见招提处,一声两声起林端。
遥度前溪声欲绝,溪上渔舟撑未歇。
众鸟栖定树头云,一僧归踏松间月。
日斜一路红阑干,日落四山苍翠寒。
云深不见招提处,一声两声起林端。
遥度前溪声欲绝,溪上渔舟撑未歇。
众鸟栖定树头云,一僧归踏松间月。
这首元代诗人胡炳文的《星源八景(其五)北寺昏钟》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山林寺庙的静谧画面。首句“日斜一路红阑干”写出了夕阳西下,映照在路旁红色栏杆上的景象,色彩斑斓而富有诗意。次句“日落四山苍翠寒”则描绘了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苍翠,透露出几分凉意。
第三句“云深不见招提处”,通过云雾缭绕,暗示了寺庙隐藏于山林深处,增添了神秘感。接着,“一声两声起林端”以钟声穿透林间,打破了宁静,引人遐想。
后两句“遥度前溪声欲绝,溪上渔舟撑未歇”描绘了远处溪流上传来的断断续续的桨声,与寺庙钟声形成对比,展现出生活的动态与自然的静寂相融。最后,“众鸟栖定树头云,一僧归踏松间月”描绘了归巢的鸟儿和独行僧侣踏月而归的画面,更显出宁静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星源八景之一的北寺,通过光影、声音和动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禅意的独特感悟。
惊风起兮扬尘,白日黯兮无津。
思夫君兮叹息,望渺渺兮谁邻。
谁邻兮靡及,往不还兮出不入。
出不入兮可奈何,空偃蹇兮山之阿。
予与子扃其同心兮,如带之缡。
子姱我兮无悔时,谅金石兮匪渝。
曷岁月兮虚驰,世混浊兮闇不见晰。
谓萧为芬兮,谓兰为棘。
子不留兮如云,从风飘兮莫适。
策桂车兮翳芙蕖,乘龙辀兮曳露裾。
将以归兮远漠,孰馨芳兮袭予。
山中兮皓月,照松阴兮叶如脱。
岁既晏兮踌蹰,思公子兮恸忘渴。
奠桂酒兮椒浆,挥吾泪兮浪浪。
灵之来兮浩若,徒形影兮锵锵。
苟南山兮未灭,孰忧思兮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