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岫青林二月春,风光潋滟绛桃新。
何人独解无尘事,茅舍山中访隐沦。
翠岫青林二月春,风光潋滟绛桃新。
何人独解无尘事,茅舍山中访隐沦。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脱俗的春日山居图景。首句“翠岫青林二月春”以“翠”、“青”两字点染山色之深邃与生机勃勃的春意,将读者带入一片葱郁的自然世界之中。接着,“风光潋滟绛桃新”一句,通过“潋滟”的水面波光与“绛桃”的鲜艳花朵,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明媚与生机,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何人独解无尘事,茅舍山中访隐沦”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似乎在询问世间是否有人能理解并追求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最终选择在山中的茅舍中寻觅隐逸之士,寻求心灵的归宿与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以自然之美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双重追求。
枯桑昨夜生沧溟,风雨扰扰晦复晴。
功臣子孙半零落,惟公独克承家声。
金莲坐拥晚出院,儿童走卒俱知名。
天球河图不篆刻,金钟玉镛殊铿鍧。
汪汪万顷那可测,挠亦不浊澄不清。
古今事物贯胸次,乾坤风月皆性情。
迩来有幸亦再睹,使我鄙吝不复萌。
始知将相真有种,往往山岳钟英灵。
自怜片影虽伶仃,不愿恩叨一顾荣。
霏霏议论玉雪冰,但愿容我时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