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草三尺,俗称野红花。
干脆皆芒刺,叶乱多欹斜。
托根亦何危,疾风日相加。
眼前爱潇洒,苦被此物遮。
一时芟夷尽,幽景即满家。
尘垢翳人首,谁能不梳爬。
从是兰在门,尚云锄去佳。
墙头草三尺,俗称野红花。
干脆皆芒刺,叶乱多欹斜。
托根亦何危,疾风日相加。
眼前爱潇洒,苦被此物遮。
一时芟夷尽,幽景即满家。
尘垢翳人首,谁能不梳爬。
从是兰在门,尚云锄去佳。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墙头草》描绘了一种常见的田野植物——墙头草的形象。诗中以"三尺墙头"起笔,形象地写出其生长环境的边缘和卑微。"野红花"的称呼,暗示了它的平凡与朴素。接下来,诗人细致描绘了墙头草的特点:茎干如芒刺般干脆,叶子倾斜不齐,显示出其坚韧而又脆弱的生命力。
诗中"托根何危",表达了对墙头草生存状态的忧虑,疾风的频繁侵袭更增添了它的艰难。然而,尽管眼前景色受阻,诗人却向往"潇洒"的生活,墙头草的存在成了阻碍。于是他有了除草的愿望,"一时芟夷尽",希望能扫清视野,让家中充满宁静的幽景。
最后两句"尘垢翳人首,谁能不梳爬"暗喻生活中烦扰如尘垢,墙头草的清除象征着心灵的净化。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即使门前有兰(象征高洁),也认为适时去除杂草才是明智的选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墙头草的形象,寓言式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既有对困境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