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偶作》
《山居偶作》全文
唐 / 唐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

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

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ǒuzuò
táng / tángqiú

míngzhúshēnzhōngzǒufēngchén

háidàoshuǐbiānzháiquèwèishānxiàrén

sēngjiàokāizhúdàishājīn

qiěqínshūzàishēngwèiyànpín

翻译
追求名利劳碌奔波,整天身处尘世喧嚣。
回到水边的居所,却发现自己成了山野之人。
僧人指引打开竹门,客人允许我头戴纱巾。
欣喜有琴书相伴,虽然清贫生活,苏生并不嫌弃。
注释
趋名逐利:追求名声和利益。
终日:整天。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
水边宅:河边的住所。
山下人:生活在山野的人。
僧教:僧人指点。
竹户:竹制的门。
客许:客人允许。
纱巾:轻薄的头巾。
琴书:琴和书籍,代表雅致的生活。
苏生:指诗人自己。
厌贫:嫌弃贫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开篇即指出自己曾经追名逐利,终日奔波于尘世,但最终回到了山下水边的寂静居所。这里的“还到”表明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着,“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与僧侣交流,学习佛法,并以简素之物遮蔽头面,这些细节都显示出一种远离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

最后,“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表达了诗人对琴棋书画等艺术享受的喜悦,以及即便是在贫寒之中也能自得其乐的心境。这里的“苏生”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苏秦或苏武,他们都有过坎坷的生活经历,诗人通过提及他们,表达了自己对贫困不屈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向往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唐求

唐求
朝代:唐

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猜你喜欢

点绛唇·瓦枕藤床

瓦枕藤床,道人劝饮鸡苏水。
清虽无比。
何似今宵意。
红袖传持,别是般情味。
歌筵起。
绛纱影里。
应有吟鞭坠。

(0)

点绛唇·借问嫦娥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
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
醉看歌舞。
同在高寒处。

(0)

点绛唇·散策芗林

散策芗林,几回来绕团团树。
月明风露。
平地神仙数。
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
应相许。
为君起舞。
直到高寒处。

(0)

水调歌头·帝里记当日

帝里记当日,赐第富相联。
惟君家最称著,桐木老参天。
三相勋庸才业,一代风流人物,继世赖君贤。
自合跻清要,小屈佐平川。
下车初,逢庆旦,听欢传。
冰清玉润,仁爱终始被江堧。
满泛黄花称寿,细看红萸枝健,和气霭芳筵。
隔日醉重九,千岁似今年。

(0)

蝶恋花·春睡腾腾长过午

春睡腾腾长过午。
楚梦云收,雨歇香风度。
起傍妆台低笑语。
画檐双鹊尤偷顾。
笑指遥山微敛处。
问我清癯,莫是因诗苦。
不道别来愁几许。
相逢更忍从头诉。

(0)

蝶恋花·昔在仁皇当极治

昔在仁皇当极治。
南极星宫,曾降为嘉瑞。
犹有画图传好事。
身材只恐君今是。
对酒不妨同看戏。
他日功名,晏子堪为比。
更愿远孙逢九世。
安排君在鸡窠里。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