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
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
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
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
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开篇即指出自己曾经追名逐利,终日奔波于尘世,但最终回到了山下水边的寂静居所。这里的“还到”表明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着,“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与僧侣交流,学习佛法,并以简素之物遮蔽头面,这些细节都显示出一种远离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
最后,“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表达了诗人对琴棋书画等艺术享受的喜悦,以及即便是在贫寒之中也能自得其乐的心境。这里的“苏生”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苏秦或苏武,他们都有过坎坷的生活经历,诗人通过提及他们,表达了自己对贫困不屈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向往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帝里记当日,赐第富相联。
惟君家最称著,桐木老参天。
三相勋庸才业,一代风流人物,继世赖君贤。
自合跻清要,小屈佐平川。
下车初,逢庆旦,听欢传。
冰清玉润,仁爱终始被江堧。
满泛黄花称寿,细看红萸枝健,和气霭芳筵。
隔日醉重九,千岁似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