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复采芝,避秦不避刘。
山中壮且老,幸见兵戈休。
亦闻张子房,苦为天下谋。
垂死得一见,况从仁者游。
归欤返吾所,已矣吾何求。
行过首阳岭,下有两荒邱。
再拜谢夷齐,吾道非公俦。
采芝复采芝,避秦不避刘。
山中壮且老,幸见兵戈休。
亦闻张子房,苦为天下谋。
垂死得一见,况从仁者游。
归欤返吾所,已矣吾何求。
行过首阳岭,下有两荒邱。
再拜谢夷齐,吾道非公俦。
这首《采芝曲》是明代诗人邵宝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乱世中寻求安宁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首句“采芝复采芝”,以“采芝”这一动作开篇,既点明了隐居生活的主题,也暗示了追求清静与自然的愿望。接着,“避秦不避刘”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两个乱世(秦末和三国时期)联系起来,表达了隐士对于战争与动荡的逃避,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斗争的不屑。
“山中壮且老,幸见兵戈休。”这两句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壮志满怀的豪情,也有岁月流逝的感慨。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和平,这使得隐士感到庆幸与满足。
“亦闻张子房,苦为天下谋。”这里引用了汉初名臣张良的故事,张良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因功成身退,隐居于赤松子门下。邵宝借张良之例,表达了自己虽未如张良般参与天下大事,但同样渴望在乱世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远离尘嚣。
“垂死得一见,况从仁者游。”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隐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希望能与仁者为伴,享受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邵宝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归欤返吾所,已矣吾何求。”表达了隐士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他意识到物质的追求已不再重要,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追求。
“行过首阳岭,下有两荒邱。”首阳岭是古代晋国的名山,此处用以象征隐居之地。荒邱则暗示了前人留下的遗迹,引出对历史的思考。
“再拜谢夷齐,吾道非公俦。”邵宝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的敬意,同时强调了自己的道路与他们不同,体现了对自己独特人生选择的坚持。
整体而言,《采芝曲》通过隐士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历史、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邵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平生最爱梁溪居,溪头紫蟹几尺馀。
持矛被甲意颇横,霜后直欲陵于菟。
端然秉炬可攻取,束缚健者归庖厨。
双螯如臂自可饱,满腹膏液凝红酥。
每倾新酿为一醉,风味窃疑他所无。
那知谪堕荒山里,乃有此物供臞儒。
客云来自九江郡,分以饷我良勤渠。
轮囷初喜入盘馔,郭索想见行泥涂。
西风江岸芦苇枯,下田粳稻香且腴。
朝魁把穟屡蜕壳,宜尔怪伟胸中都。
内黄疏封何足道,左手相持真可娱。
流膏斫雪快一嚼,不复怅望思东吴。
秋色到极浦,层空霭行云。
长剑抚玉珥,欲降云中君。
桂旗澹偃蹇,风驭何缤纷。
淹留岂予愿,沐浴空兰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