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儒风佛日明,舍生从此乐馀生。
高人编简寻长味,衲子林泉称野情。
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
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
一扇儒风佛日明,舍生从此乐馀生。
高人编简寻长味,衲子林泉称野情。
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
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所作的《寄武川摩诃院圆明老人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诗人以扇面为引,表达了对佛学智慧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一扇儒风佛日明"描绘出儒家与佛教思想交融的氛围,扇面上的光芒象征着智慧的照耀。"舍生从此乐馀生"表达了诗人愿意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乐趣。
"高人编简寻长味,衲子林泉称野情"赞美了高僧在书籍中探寻深奥佛法,过着远离尘嚣的山林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禅定和自然的崇尚。"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播的欣慰,即使自己无法直接辅佐明君,听到佛法在京城广泛流传也感到欣喜。
最后两句"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诗人自谦没有足够的德行去辅佐贤明的君主,感叹自己的名声虽远播千里,却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敬仰,又流露出对个人德行的反思,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