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宣微密不思议,不是除贪即诫痴。
祗待外方缘了日,争看内殿诏来时。
周回海树侵阶疾,迢递江潮应井迟。
必竟懒过高坐寺,未能全让法云师。
口宣微密不思议,不是除贪即诫痴。
祗待外方缘了日,争看内殿诏来时。
周回海树侵阶疾,迢递江潮应井迟。
必竟懒过高坐寺,未能全让法云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名为《广州贻匡绪法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佛教修行生活和对禅师的怀念之作。
“口宣微密不思议,不是除贪即诫痴。”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法深奥难懂的赞叹,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佛法中除去贪欲、开导愚昧的认知。
“祗待外方缘了日,争看内殿诏来时。” 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佛教盛会或高僧到来的期待,人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并且急切地想要亲眼目睹圣谕。
“周回海树侵阶疾,迢递江潮应井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自然变迁的景象,可能是在形容某个寺院或禅师居所的环境,或许是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必竟懒过高坐寺,未能全让法云师。”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遗憾,即自己没有能够完全达到禅师所开示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佛法和禅师的尊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宗教追求和精神寄托。
人言虎头痴,勇作河朔游。
黄河六七月,不辨马与牛。
单车径北渡,横身障西流。
虎头亦不痴,志在万户侯。
徜徉历三边,归借坐上筹。
腰垂黄金印,不受白发羞。
此计虽落落,但问有志不。
临岐且一醉,行役方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