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倚西山得阴早,门临北涧对泉清。
固欣秋热宜农计,却逐风凉畅塞情。
鹿始分群试声懒,鹊犹引子学飞生。
仰观俯察皆羲象,含粹从窥注易精。
斋倚西山得阴早,门临北涧对泉清。
固欣秋热宜农计,却逐风凉畅塞情。
鹿始分群试声懒,鹊犹引子学飞生。
仰观俯察皆羲象,含粹从窥注易精。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首句“斋倚西山得阴早”,以“斋”字点明地点,暗示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西山”与“阴早”则勾勒出清晨时分山间特有的清凉与宁静。接着,“门临北涧对泉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门前的溪涧与清澈的泉水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固欣秋热宜农计,却逐风凉畅塞情”两句,既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喜爱,也暗含了对农事活动的尊重与期待,同时通过“风凉畅塞情”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鹿始分群试声懒,鹊犹引子学飞生”描绘了动物世界的和谐共生,鹿群在初秋时节开始分群,悠闲地活动,而小鹊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飞翔,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成长过程。
最后,“仰观俯察皆羲象,含粹从窥注易精”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思考。无论是高处的星辰还是低处的草木,都蕴含着宇宙的规律与智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领悟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体现了对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宇宙规律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
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
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
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
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
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
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八十归来,方岩下、几竿修竹。
柴门外,沙铺软路,水流清玉。
栽接新来桃与李,安排旧日松和菊。
过小桥、作个看山楼,千峰绿。收笔砚,藏棋局。
酒莫饮,经须读。但平平放下,顿超凡俗。
独睡已无年少梦,闲吟不唱他家曲。
算人生、万事苦无多,相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