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漫兴·其六》
《春日漫兴·其六》全文
明 / 凌义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为瑟为竽调转孤,文章千万一葫芦。

几人能识真李贽,到处偏争假卓吾。

每听风声思吠影,时留黛粉学妆狐。

凭谁尽扫尘霾路,万里霜天湛玉壶。

(0)
鉴赏

这首诗《春日漫兴(其六)》由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为瑟为竽调转孤”,以乐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瑟和竽是古代的两种乐器,此处用以象征艺术创作的孤独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艺术追求中感到的孤立无援。

“文章千万一葫芦”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将文章的数量形容得极为庞大,却仅装在一个葫芦里,寓意着知识或才华的稀缺与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上浮躁风气的讽刺。

“几人能识真李贽,到处偏争假卓吾”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李贽和卓吾的名字,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上伪善现象的批判。李贽和卓吾都是明朝的思想家,诗人在说“几人能识真”时,实际上是在质疑当下的社会是否有人能够辨别真伪,而“到处偏争假”则揭示了人们盲目跟风、崇尚虚名的现象。

“每听风声思吠影,时留黛粉学妆狐”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风声”与“吠影”、“黛粉”与“妆狐”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谣言面前的盲从,以及在模仿他人行为时的盲目与虚假。

最后,“凭谁尽扫尘霾路,万里霜天湛玉壶”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除社会污浊、追求真理与纯净的渴望。诗人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扫除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让世界如同万里霜天中的玉壶一般清澈透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凌义渠
朝代:明

(1593—1644)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猜你喜欢

宋铙歌鼓吹曲·其六

邻之震,震于户。戒登陴,彻守御。神威掩至,不及拒。

沿楚以南,菁茅宿莽。献于王吏,奉厥土。

天子有诏,侯西楚。自南北东,皆我疆。

龙旗虎节,拜降王。秦戈巩甲,期韬藏。

冕旒当中,垂衣裳。

(0)

赠卖墨吕云叔访陈烟山·其二

蓬莱仙子世偏珍,琮璧多携问楚津。

若向积烟峰下过,殷勤传语卧楼人。

(0)

僧门

一閒每笑不如僧,及到僧门閒未能。

昨夜褐袍风雪里,隔溪犬吠入林灯。

(0)

岁旦登万佛阁观雪

赤脚踏上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

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

一时八面俱玲珑,诸尘诸相本无踪。

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

怪见此番寒彻骨,无中弄得光芒出。

蓦地省得大年朝,即是正月初一日。

(0)

琴女行

嫦娥开殿当高青,白光染夜生空明。

望中泠泠莹如水,碧透肉镜双瞳子。

窄袖笼春玉笋娇,援琴一鼓秋潇潇。

瑶池女子旨趣别,紫清吹下太古雪。

双鬟翠腻绾香雾,临风欲控青鸾羽。

应悔思凡谪尘土,长向花前忆王母。

(0)

王烈餐石髓图

五百年方开此山,寒光浮暖湿而乾。

明明正是洪濛髓,只恐凡人不肯餐。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