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树云垂古庙阴,愁翻白浪众山沉。
捐身万里孤臣泪,誓死三军恋主心。
日照乾坤馀正气,寒生风雨助哀吟。
茫茫沧海深如许,不似行人恨更深。
野树云垂古庙阴,愁翻白浪众山沉。
捐身万里孤臣泪,誓死三军恋主心。
日照乾坤馀正气,寒生风雨助哀吟。
茫茫沧海深如许,不似行人恨更深。
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感慨。首句“野树云垂古庙阴”以自然景象的苍凉烘托出古庙的久远与寂寥,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着,“愁翻白浪众山沉”一句,通过白浪翻滚和群山沉没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沉重而悲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捐身万里孤臣泪,誓死三军恋主心”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敬仰之情。这里“捐身万里”形容忠诚之士为国捐躯,远离家乡,表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孤臣”则强调了他们的孤立无援,更加凸显了忠诚与牺牲的崇高价值。“誓死三军”则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坚定的意志,即使面对三军的考验,也矢志不渝。
“日照乾坤馀正气,寒生风雨助哀吟”两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情感相融合,通过“正气”与“哀吟”,既赞美了忠臣们的高尚情操,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深哀悼。阳光虽照耀大地,但余下的正气却显得格外珍贵;风雨中的哀吟,则是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精神的回响。
最后,“茫茫沧海深如许,不似行人恨更深”以大海的广阔与深邃来比喻历史的深远与复杂,暗示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理解。同时,将“行人恨”与“沧海深”进行对比,突出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深刻共鸣,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古代忠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人生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笔阵万人敌,风韵玉壶冰。
文章万丈光焰,论价抵连城。
小试冯川三异,无数成阴桃李,寒谷自春生。
奏牍三千字,晁董已销声。
玺书下,天尺五,运千龄。
长安知在何处,指点日边明。
看取纶巾羽扇,静扫神州赤县,功业小良平。
翻笑凌烟阁,双鬓半星星。
蕊珠宫女弄幽妍,初著春心娇小。
自白真香,浑胜似、姑射冰肌窈窕。
带雪茅檐,临溪篱落,占却春多少。
天寒日暮,有人愁绝行绕。
长记流水桥边,雨晴烟淡,袅一枝清晓。
梦想经年开病眼,把酒风前一笑。
花骨娇多,不禁人觑,只怕轻飞了。
无端羌管,夜阑声入云杪。
鸟影度疏木,天势入平湖。
沧波万顷,轻风落日片帆孤。
渡口千章云木,苒苒炊烟一缕,人在翠微居。
客里更愁绝,回首忆吾庐。
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
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
且就竹深荷静,坐看山高月小,剧饮与谁俱。
长啸动林木,意气欲凌虚。
竹阴窗户荐微凉,积雨郊墟新霁。
万里飞云都过尽,天阙星河如洗。
檐隙风来,流萤飘堕,苒苒还飞起。
魂清骨冷,坐来衣润空翠。
堪笑丘壑闲身,儒冠相误,著青衫朝市。
功业君看清镜里,两鬓于今如此。
身外纷纷,傥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
水边篱落独横枝,冉冉风烟岑寂。
踏雪寻芳村路永,竹屋西头遥识。
蕙草香销,小桃红未,醉眼惊春色。
离愁何处,断肠无限陈迹。
憔悴素脸朱唇,天寒日暮,倚阑干无力,岁晚天涯驿使远,难寄江南消息。
自笑平生,怜清惜淡,故园曾亲植。
百花虽好,问还有恁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