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渔人同者谁,翛翛鼓翼众鸬鹚。
羽衣不作云中伴,利喙偏教水族危。
此物临流情志笃,眼光遥射寒波曲。
求纤索巨每连群,入群不乱知所属。
白鹭横洲那敢来,慈乌绕树亦中回。
尔独依人胡为哉,多残物类不少哀。
自尔归渔时竭泽,澄潭窈壑齐萧索。
纵使渔人分剩获,缩喉敛颔终何益。
泛泛渔人同者谁,翛翛鼓翼众鸬鹚。
羽衣不作云中伴,利喙偏教水族危。
此物临流情志笃,眼光遥射寒波曲。
求纤索巨每连群,入群不乱知所属。
白鹭横洲那敢来,慈乌绕树亦中回。
尔独依人胡为哉,多残物类不少哀。
自尔归渔时竭泽,澄潭窈壑齐萧索。
纵使渔人分剩获,缩喉敛颔终何益。
这首《鸬鹚行》描绘了鸬鹚在水边的生活状态和与人类的关系,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
首先,诗人以“泛泛渔人同者谁,翛翛鼓翼众鸬鹚”开篇,将鸬鹚与泛泛的渔人相提并论,暗示了鸬鹚在捕鱼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如同渔人的助手一般。接着,“羽衣不作云中伴,利喙偏教水族危”,通过对比,展现了鸬鹚独特的生存方式——它们选择在水中而非天空与云朵为伴,却拥有锐利的喙,对水中的生物构成了威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鸬鹚的生存智慧,也隐含了对自然界中物种间关系的思考。
“此物临流情志笃,眼光遥射寒波曲”,进一步描绘了鸬鹚在水边的专注与深情,它们的目光穿透寒冷的波浪,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一句不仅表现了鸬鹚的观察力,也赋予了它们一种超然的情感色彩。
“求纤索巨每连群,入群不乱知所属”,通过描述鸬鹚在捕鱼时的协作与秩序,展现了它们社会性的特点。即使在群体中,鸬鹚也能保持秩序,各司其职,这既是对鸬鹚行为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和谐共处的向往。
“白鹭横洲那敢来,慈乌绕树亦中回”,通过对比其他鸟类的行为,强调了鸬鹚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性。白鹭和慈乌或许因为害怕或不适合而远离,而鸬鹚则勇敢地面对挑战,体现了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勇气。
最后,“尔独依人胡为哉,多残物类不少哀。自尔归渔时竭泽,澄潭窈壑齐萧索。纵使渔人分剩获,缩喉敛颔终何益。”诗人反思了人类与鸬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担忧。鸬鹚虽然在人类的帮助下捕鱼,但也因此导致了某些水域资源的枯竭,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诗人对鸬鹚的处境表示同情,认为即使人类给予帮助,也无法改变它们面临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鸬鹚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