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红薇到紫薇,广庭高槛见芳菲。
缤纷不逐槐花落,拂掠应从燕子飞。
枝压画檐朝露重,影摇苔砌午风微。
何当草诏丝纶阁,伴我黄昏坐禁闱。
过尽红薇到紫薇,广庭高槛见芳菲。
缤纷不逐槐花落,拂掠应从燕子飞。
枝压画檐朝露重,影摇苔砌午风微。
何当草诏丝纶阁,伴我黄昏坐禁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紫薇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过尽红薇到紫薇”,开篇即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引出主题——紫薇花。紫薇与红薇相较,更显得高雅脱俗,这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审美偏好。
“广庭高槛见芳菲”,通过庭院和高墙的描绘,我们可以想象到一处幽静而又开阔的居所,紫薇花在此环境中更加突出其独特的香气和姿色。
“缤纷不逐槐花落,拂掠应从燕子飞”,诗人通过对比常见的槐花与燕子的动态,强调了紫薇花的特别之处,它不随风飘散,也不被燕子所扰,这种宁静与独特形成鲜明对比。
“枝压画檐朝露重,影摇苔砌午风微”,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紫薇花的枝条低垂,几乎要触及屋檐,而清晨的露水也在其上积聚;午后的微风则让树荫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
“何当草诏丝纶阁,伴我黄昏坐禁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希望能在一座用草编织成的阁楼中,与紫薇花相伴直至黄昏时分。在“坐禁闱”这四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薇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座,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檗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奏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
流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
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
他年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爱君东阁能延客,顾我闲官不计员。
策杖频过知未厌,卜居相近岂辞迁。
莫将诗句惊摇落,渐喜樽罍省扑缘。
待约月明池上宿,夜深同看水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