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江北大洲的风光和生活,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和谐统一。开篇“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两句,直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传达了一种勤劳耕耘、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表明这里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即便是与西城相比,也不逊色。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赞美了江北大洲的沃土和丰饶。
接着,“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两句,描绘出西阳城的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城畔”指的是城墙之旁,而“城中”则是城市内部。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展示了一个自然与人造环境并存、生长与废弃交织的场景。“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结尾两句,表达了一种满足现状、不羡慕外界的心境。诗人认为,只要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生活所需,便已然足够,再无其他奢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体现了田园诗特有的宁静与自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阳春已三日,会友闻昨夜。
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春气动百草,纷荣时断续。
白云自高妙,裴回空山曲。
阳林花已红,寒涧苔未绿。
伊余息人事,萧寂无营欲。
客行虽云远,玩之聊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