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帆江上开,去年曾此独登台。
青山共指将斜月,红烛难消欲别杯。
彭泽秋光重九后,鄱湖云物二孤来。
蒲亭我昔留题句,君到为余扫碧苔。
一片孤帆江上开,去年曾此独登台。
青山共指将斜月,红烛难消欲别杯。
彭泽秋光重九后,鄱湖云物二孤来。
蒲亭我昔留题句,君到为余扫碧苔。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渐磐叔渭臣弟前往庐山(即匡庐)时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一片孤帆江上开,去年曾此独登台。”以“孤帆”起笔,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感,同时通过“去年曾此独登台”的回忆,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经历。
颔联“青山共指将斜月,红烛难消欲别杯。”运用对比手法,青山斜月构成宁静而略带忧伤的背景,与红烛映照下的离别宴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颈联“彭泽秋光重九后,鄱湖云物二孤来。”通过提及彭泽(陶渊明隐居之地)和鄱湖,以及“重九”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季节的变换,同时也预示着友人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将会丰富多样。
尾联“蒲亭我昔留题句,君到为余扫碧苔。”诗人回忆自己在蒲亭留下诗句,期待友人到访时能为他清扫碧苔,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