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
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
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
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
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名为《江南曲八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双方的地理隔离和季节差异。陇西位于中国西北,历史上常被用来指代边塞;而江南则是水乡泽国,春意盎然。这里的“君”指的是远在陇西的亲人或知己,而“我”则留在了江南。
"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的生活情景。白天漫步于灵山奇果之中,晚上则与轻盈的风和水草为伴。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 这两句强调了江南物产的繁盛和自然界的生命力。灵山之果常有香气,而水边的风蘋则每天都有新的花朵绽放。这既是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也暗示了一种永恒与更新的主题。
"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她希望将这份江南之美带给远方的亲人或知己。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馈赠,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联结。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尽管她满怀思念之情,却苦于无法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人。这“无因”二字,既可以理解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也可能暗示着一种生活中的隔阂,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成为阻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和对陇西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远方亲人或知己的深情厚谊,以及因为地理距离而无法实现的心愿。
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
何意远林饥独鹤,若为幽谷滞流莺。
成丛枸杞还堪采,满树樱桃空复情。
二月江头风浪急,无机鸥鸟亦频惊。
旧菊将芜尚有根,高秋相顾耿无言。
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态犹欺白露繁。
要待灵均餐落蕊,从教元亮耻空尊。
何人解识凄凉意,分付寒螀仔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