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
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
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
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
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
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
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
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
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这首诗《严子陵》是清代文学家方苞所作,通过对严子陵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首联“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开篇即点明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并非纯粹的主仆关系,而是如同朋友一般,能够共患难、同荣辱。然而,在世事变迁中,这种关系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或污或隆,暗示了严子陵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抉择。
颔联“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提到严子陵生活在汉末三国时期,他独尊巢父、许由两位古代隐士为榜样,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颈联“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赞扬了严子陵所处时代的真正明君,即汉光武帝刘秀,他推崇儒家文化,使得社会秩序得以恢复,这样的时代在历史上难以再次出现。这既是对当时政治局面的肯定,也是对严子陵所处时代背景的感慨。
尾联“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进一步阐述了严子陵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的勇气。他虽然远离尘嚣,但内心深处却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只是遗憾的是,他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最后以“卧龙”自比诸葛亮,表达了即使身处乱世,也愿意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但又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不敢轻易地隐居隆中,等待时机。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揭示了严子陵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