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芬刍度法乘,蜕形西望紫空凌。
平生会解三真术,投老终传四远灯。
香革履孤怜达祖,青莲花巧忆图澄。
相看慧景无虚过,留取萧斋纪旧曾。
白日芬刍度法乘,蜕形西望紫空凌。
平生会解三真术,投老终传四远灯。
香革履孤怜达祖,青莲花巧忆图澄。
相看慧景无虚过,留取萧斋纪旧曾。
此诗描绘了一位化僧在灵山之上的超凡脱俗之境。首句“白日芬刍度法乘”,以“白日”象征光明与真理,以“芬刍”比喻佛法的香气,形象地表达了化僧通过佛法的引导,引领众生走向觉悟之路。接着,“蜕形西望紫空凌”,化僧已非昔日之身,而是以一种超越世俗的姿态,向西眺望,仿佛在追寻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平生会解三真术,投老终传四远灯”,化僧一生致力于悟道修行,到了晚年,他将自己对真理的理解传承给四方之人,如同指引着远处的灯火,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仰。
“香革履孤怜达祖,青莲花巧忆图澄”,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香革履(可能是指化僧所穿的鞋)孤独地留在原地,似乎在怀念先祖;而青莲花则巧妙地让人想起图澄大师,暗示化僧与历史上的高僧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们的智慧与精神影响深远。
最后,“相看慧景无虚过,留取萧斋纪旧曾”,诗人与化僧共同见证了这片灵山的智慧之光,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化僧智慧的赞美,也寄托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化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充满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苦叶甘瓤祗佐飧,纵然为器乃壶樽。
岂知贮笔成清供,陡忆含饴拜圣恩。
巧是鸿钧能造物,训垂燕翼见铭言。
错综不易穷理境,经纬何曾达治源。
顿觉廿年成梦幻,那忘十载伴朝昏。
犹然我也如相待,惭愧休为刮目论。
江国重稻粳,麰麦本馀事。
然足接青黄,迩来颇勤蓺。
洚水实警予,灾沴重去岁。
蠲赈不遗馀,米豆仍免税。
补救乃百一,岂若康年赐。
南北节候殊,麦收先夏至。
大吏报佳音,云得九分逮。
市米因减价,吾民赖稍济。
禁曲令再申,毋使耗天惠。
囤积亦并防,毋徒利三倍。
撙节待秋收,庶得复元气。
曰予有后命,遏籴古所忌。
两浙近接壤,蚕麦歉此际。
流通贵得宜,毋分彼此地。
遥遥望南邦,庆慰以为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