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八化僧亭》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八化僧亭》全文
明 / 卢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白日芬刍度法乘,蜕形西望紫空凌。

平生会解三真术,投老终传四远灯。

香革履孤怜达祖,青莲花巧忆图澄。

相看慧景无虚过,留取萧斋纪旧曾。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化僧在灵山之上的超凡脱俗之境。首句“白日芬刍度法乘”,以“白日”象征光明与真理,以“芬刍”比喻佛法的香气,形象地表达了化僧通过佛法的引导,引领众生走向觉悟之路。接着,“蜕形西望紫空凌”,化僧已非昔日之身,而是以一种超越世俗的姿态,向西眺望,仿佛在追寻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平生会解三真术,投老终传四远灯”,化僧一生致力于悟道修行,到了晚年,他将自己对真理的理解传承给四方之人,如同指引着远处的灯火,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仰。

“香革履孤怜达祖,青莲花巧忆图澄”,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香革履(可能是指化僧所穿的鞋)孤独地留在原地,似乎在怀念先祖;而青莲花则巧妙地让人想起图澄大师,暗示化僧与历史上的高僧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们的智慧与精神影响深远。

最后,“相看慧景无虚过,留取萧斋纪旧曾”,诗人与化僧共同见证了这片灵山的智慧之光,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化僧智慧的赞美,也寄托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化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充满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作者介绍

卢宁
朝代:明

卢宁(一五○三—一五六一),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猜你喜欢

咏葫芦笔筒

苦叶甘瓤祗佐飧,纵然为器乃壶樽。

岂知贮笔成清供,陡忆含饴拜圣恩。

巧是鸿钧能造物,训垂燕翼见铭言。

错综不易穷理境,经纬何曾达治源。

顿觉廿年成梦幻,那忘十载伴朝昏。

犹然我也如相待,惭愧休为刮目论。

(0)

命江苏巡抚爱必达驰至行在问以徐州事

齐鲁如云麦望秋,忧心日夜在徐州。

亟来更有畴咨事,首问吾民略息不。

(0)

登燕子矶观江

峭壁捍长江,探奇胜绝双。

目穷空宇合,耳骇雪涛淙。

鴥鸟瑞殷祖,泥驹造宋邦。

从来称守德,天堑讵斯漎。

(0)

敷文书院六韵

崇儒因广学,设教幸敷文。

砥砺先修已,圭璋待致君。

两京班莫羡,三策董应勤。

讵尚饰其貌,还应尊所闻。

江山诚助秀,华藻欲袪纷。

棫朴真材毓,勖哉鱼雅群。

(0)

度祊河

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

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

(0)

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报麦收聊用志慰

江国重稻粳,麰麦本馀事。

然足接青黄,迩来颇勤蓺。

洚水实警予,灾沴重去岁。

蠲赈不遗馀,米豆仍免税。

补救乃百一,岂若康年赐。

南北节候殊,麦收先夏至。

大吏报佳音,云得九分逮。

市米因减价,吾民赖稍济。

禁曲令再申,毋使耗天惠。

囤积亦并防,毋徒利三倍。

撙节待秋收,庶得复元气。

曰予有后命,遏籴古所忌。

两浙近接壤,蚕麦歉此际。

流通贵得宜,毋分彼此地。

遥遥望南邦,庆慰以为愧。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