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
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
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
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
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
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
这首《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傍晚时分的内心情感与外在景致的交融。开篇“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以服饰和动作勾勒出女子的优雅与孤独,她轻轻倚靠在雕花的栏杆旁,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接着,“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晚风轻拂,新月初升,梧桐树下,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又稍显寂寥。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她因多情而多愁,对着水面自怜其影,既是对自身情感的反思,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最后,“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则以床前落叶的声响,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处寄托,是否有人能理解并传递她的深情,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细腻情感的描绘和周围环境的渲染,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光流转、情感易逝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岂敢效叔孙,所至馆必葺。
吾侪有阖庐,第欲避燥湿。
旧居非爽垲,方暑讵可入。
尚幸屋西偏,升墟下临隰。
揆日遂诛茅,土木颇难集。
面南创小亭,聊纾九夏急。
不妨种花蔬,未免抱瓮汲。
犹恐地势卑,版筑加一级。
恍如到会稽,山川获顾揖。
云雨出高峰,燕坐观吐噏。
我来已二年,苟活匪成邑。
将命负何辜,胡为久见执。
除馆至于三,块然形独立。
今兹喜卜邻,风猷朝暮挹。
对酒有良朋,邀月饮无及。
新斋跬步间,乘兴袂宜袭。